Wednesday, February 4, 2009

電影觀後感:李釗

「我沒有尊嚴,你有、你有很多啊!你去把他們打死十個、百個、千個,把他們都打死好了!我只是個翻譯,我不是走狗,我是一個中國人!」李釗吼道。
李釗是電影《葉問》中的一號小人物,雖然他在劇中沒有什麼顯眼的地方,他既不出風頭,也不現葉問一樣出手將十幾個日本兵撂倒;他僅僅是一個在歷史長河中的悲劇人物。
電影剛開始時,李釗是一個名不見經傳,卻傲氣十足的警察隊長;他自以為高人一等,但是在茶樓被葉問的功夫嚇到後,開始對葉問畢恭畢敬,並在葉問打敗早以將武館街所有的武館師傅打趴下的金山找後,李釗帶領一大群人在葉問家門口一同拜師,但是葉問不肯將武功公諸於世,李釗便指揮群眾喊起口號,而且要求大家遵守秩序,可見他對葉問的崇敬。
電影的後半段轉入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片段,中國人民死者不計其數,傷者更是成千上萬。日本人佔領佛山後,三浦將軍(即日軍將領)在此處設立了比武的大堂,並規定只要中國人打贏了,就賞一包白米。自從日軍佔據佛山後,葉問一家無處可歸,最後只能住在貧民巷裡,而葉問則出外做工以便養活一家三口。一次,當葉問和其他挖煤工人在午休吃飯時,一群日本兵闖入工廠,說是要找會武功的人去比武,而日本人的翻譯就是李釗!武痴林(葉問的朋友)與其他三位武師隨李釗到比武的大堂。三浦將軍看到廖師父(一武館師傅)連連將日本兵打倒後,心血來潮,決定要和三個中國人比武。武痴林一心想教訓日本人,寧死不願屈服於三浦將軍之下,被三浦將軍打死了。事後,葉問找不到武痴林,就向李釗要人,但是李釗不肯說,葉問便自願去比武大堂。
恰好,廖師傅也在場上比武,打趴了一個日本人。這時,廖師傅主動要求挑戰三個人,卻被打得口吐鮮血,只得投降;當廖師傅拿起先前得到的白米時,日本大佐佐籐開槍將他打死。葉問看到這一幕,卻不解為何要開槍,只是憤怒的要求李釗開門讓他進場,葉問說他要挑戰十個人,李釗很緊張的告誡他說:「師傅,不要這樣。」但葉問不肯,李釗只好如實的向三浦將軍說明,三浦將軍同意了。葉問一出手便迅速的撂倒了十個人,讓三浦將軍十分吃驚。
葉問離開後,直奔廖師傅的家,把沾滿了血跡的米袋放在桌上,便走出門外。李釗站在門外,看到葉問走出來,就上前對他說:「你自己小心點,我不知道三浦會做什麼。」葉問沒有說話,只是看著李釗;突然,他迅速的打了李釗一巴掌,並恨恨的罵了一聲:「走狗。」李釗不解的吼道:「我怎麼是走狗啦?我只是個翻譯,我不用吃飯啊?」葉問也吼了回去:「你看著你自己的同胞被打死,你有沒有尊嚴哪?」說完,就頭也不回的走了。這時,李釗對著葉問的背影大吼:「我沒有尊嚴,你有、你有很多啊!你那麼厲害,去把他們打死十個、百個、千個,把他們都打死好了!我只是個翻譯,我不是走狗,我是一個中國人!」
後來,葉問又因為把找上他家的三個日本兵打昏後,在李釗的建議下,葉問一家躲進了李釗的家裡。在離開之前,李釗狠狠地踹了日本兵的腿幾腳(那日本兵經常毆打他),這才憤然離去。最後,李釗的作為被葉問認同了。
李釗其實在被葉問罵之前,他還沒有醒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通敵叛國,他僅僅是為了活命而去為日本軍隊賣命。李釗的本質並不壞,只是他並不知道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,僅僅是隨波逐流,順應時勢而走;但是,當他被葉問的一席話驚醒後,這才意識到要反抗日本。可是,他既不會武功,更不懂得組織軍隊,何從抗之?
在電影中,葉問是一個真實人物,而李釗僅僅是一個虛構的人物,但是編劇又為何要大費筆墨的去勾勒這麼一個角色呢?
柏拉圖曾有一篇著作叫做《洞穴》。
洞穴是柏拉圖的一個比方,他說:「我們所嚐到食物的甜美只不過是『甜美』所投射出來的影子,而幾乎所有人都蒙蔽在這黑暗之中;洞外是無盡的光芒,卻只有一兩個人回頭看到這個光芒,並嘗試著引領其他人走出黑暗,卻被其他人譏笑。」葉問正是那位見到洞外無限光芒的那種人,而李釗則代表了面向黑暗的一類。葉問的做法把許多被黑暗所蒙蔽的人喚醒,而李釗正是其中之一。
從前,葉問認為天下太平,不需要傳授武藝,然而,在被日本人欺壓,並發現中國人內部不團結後,毅然決定利用武功來喚醒仍然沒有危機意識的群眾,他在擂台上打死了日本將軍三浦,喚起了中國人的愛國之心。然而,李釗在之前沒有學過武功,只當過四處威風、欺壓百姓的警察頭子,哪有能力去抵抗日軍?在他被葉問罵過之後,不斷的嘗試幫忙同胞脫離日軍殘暴的魔掌,自己被日本上校佐籐打得鼻青臉腫,卻只能低聲的用日語咒罵。
其實,在看完這部電影後,我覺得李釗是一個很悲慘的人,但又是一個有良心的人。李釗在知道自己的缺點後,勤於改正,而在危機來臨時,他又能很快的學會一項技能,實在是不容易。李釗被夾在了活命與道德之間,他也為了養活一家而忍辱偷生,難道這種情懷不高尚嗎?他可以不畏懼日本軍隊的殘暴私底下幫助中國人,難道這還不夠彌補過錯嗎?若我也被夾在活命與表現道德勇氣之間時,我應該要怎麼做呢?
二次世界大戰過後,戰敗國的戰犯大多被送到國際法庭審問,一戰犯在審問過程中,說道:「我不是真的想去殺死那個人,我只是服從上級的命令。」這時,法官說:「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做法,或許上級的命令是不可違背的;但是,是不是還有更高級的命令必須去服從:那就是良知,人人都有自由意志,你可以選擇逃亡,而非殺人。」隨後,判了那位戰犯死刑。通過這件事情,我們可以知道,真正需要去服從的命令是來自良心的。
外國有句名言:Only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。這句話的意義正是如此。

No comments: